傅雷家书读后感

时间:2024-10-15 08:20:22
傅雷家书读后感通用15篇

傅雷家书读后感通用15篇

读完一本书以后,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,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。是不是无从下笔、没有头绪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傅雷家书读后感1

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,这是著名的诗人杜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,意思是:书读多了,下笔的时候就像有神在帮助一样,这句话我深有体会。

我特别喜欢读书,我的宗旨是:多读书、读好书、读透书,在我读过的书中,《傅雷家书》给我的感触最深,这本书写的是一位慈祥的父亲,给出国留学的儿子写的家书,全书通俗易懂,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、思念以及父爱。

正所谓父爱都藏在每一个细节中,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出来,如: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在会有系统,日子久了,也就放过去了,甚至于忘了,岂不可惜,就为这个缘故,我常常逼你多写信,这也是很重要的:理性认识的训练。我屡次要你生活正规化,学习规范化,不正规如何能持久?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绩?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?而且作品的了解与掌握,就需要长期的慢慢消化、咀嚼、吸收…

在信中,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:待人要谦虚,做事要严谨,遇困境不气馁,获大奖不骄傲,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,要有艺术、人格的尊严,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,爱子之情溢于言表。

著名的文学家施蛰曾对这本书这么评价过:他的家教如此之严,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,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他的理想的人物,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,没有几个人能成功,然而傅雷成功了。

这本书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悉心的指导,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,循循善诱,感情真挚,父爱流淌在文字背后,深沉而温暖……

傅雷家书读后感2

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悔。读着满载亲情的一封封信,字里行间蕴含了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呵护,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,我便认真地用心聆听着,体会着。

我从信中看出,傅雷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,他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:不说对对不起祖国的话,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,不入他国国籍。

傳雷,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,他除了“艺术和个人的人格,已别无所求……”写在纸上的也是些家常活。他用笔无拘无束地书写着心中的一切,心中所想所念的,用不着担心“审查”也用不着担心“批判”。

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,在对傳聪的音乐学习上,原先是强调技巧,而后是反反复复要他有领悟作品本身,这也是凡事要多问“为什么”的角度思考问题,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。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,孩子与父母真诚交流,亲情溢于字里行间,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。

一封封书信,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,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,高尚的生活准则,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,和对祖国的热爱与执情。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。

《傳雷家书》给我的触动远远不止这些,我想,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这本书,不会忘记这些字句,不会忘记那样的一个父亲。或许我做不到傅聪那样成功,但却可以尽我所有的力量,让父亲不至于失望,让他可以如傅雷一般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。

读了傳雷家书后,我也懂得了许多,我更了解父母了。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,也是一本可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,让孩子更了解父母,也让父母更了解自己和孩子!

傅雷家书读后感3

本学期令我收获最深的一本书就是《傅雷家书》。

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,对儿子深厚的爱。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,如何对待生活。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,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,礼仪要得体;退困境不气馁,获大奖不骄傲;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,有艺术,人格的尊严,做一个“德艺兼备,人格卓越的艺术家”。

《傅雷家书》,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,关爱及严格要求,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。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旁的回味。

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,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。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,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,却是永恒的,不变的。

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,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。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,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。但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,反倒更注重我问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。父亲常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,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诲,但是我知道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、一个大写的人。

父亲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,但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。所以我知道,现在应该好好听取父亲的教诲并且深深的记住,身体力行的去实现。

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,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、佩服、学习的人。

父亲,在我心中,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。在您的言传身教下,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,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,踏上我的成长道路。

傅雷家书读后感4

穿越了汪洋大海、漫长时光,这一封封书信将父子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。它们满载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,以及对他的期望。

傅雷在书中无疑是一个渴望父子亲情的慈父形象。傅雷先生的家书封封流露出对儿子深切的事无巨细的关爱,但却不局限于家长里短,他们如师如友般地切磋音乐与艺术,父兄般地交流生活所思所感。傅雷就如同傅聪成长路上的一位导师,困惑时指点迷津、提供帮助,无助时坚定信念、给予力量。他并非高高在上的权威型家长,他会毫不掩饰的倾诉自己对儿子的挂念之情,分享自己的日常琐事,与儿子倾吐心声,这在父辈中是难能可贵的。

傅雷对傅聪的期望,不是功成名就,也不是大富大贵,而是希望他能在他所热爱的艺术方面有所造诣,真正地为祖国作贡献,为艺术的发展作贡献,做一个“德艺具备,人格卓越的艺术家”。这样的期望,源于傅雷内心的原则和道德操守,也源于他对儿子深沉的爱。

但当我们走出书外,傅雷对傅聪的爱又堪称“残酷”。傅聪接受采访时曾说过:“你看我鼻梁上的疤,就是五岁时,父亲在吃花生米,他不高兴,就拿起盘子摔过来,一下打中了我,我立即血流如注,被送进了医院。”对于父亲的教育他给的评价也有“封建”和“不通情理”之语。就连傅雷也承认自己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过于偏激,认为自己的教育并不是完全成功的。因此在《傅雷家书》最前面他有“孩子,我虐待了你,我永远对不起你,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!”之语,这样的忏悔背后,是一个父亲何等深沉的爱。他知道“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”,对幼小孩子的暴力永远无法改变了,他只能从现在做起,引导已经成长的儿子向更好的方向努力。

但也不得不说,就是在这样严厉的教导下,傅雷不仅为傅聪播下了音乐的种子,更潜移默化地教给了他严谨、向上的品格以及尊严与爱。在傅聪眼中,傅雷无疑是一 ……此处隐藏4026个字……他在困难面前怎么做,是消极还是乐观?观人于忽略,就是要看他无意中的一些举动,往往能体现他一个人的性格。观人于酒后,这一点就很简单了,我们都知道,酒后吐真言,喝酒以后说的往往都是真话。这些不都是细节体现人品的例子吗?

我的妈妈就是个很注重细节的人。吃饭时,她经常告诉我,吃饭时不要乱换座位,不要敲碗,不要把筷子插在碗里。写作业的时候,她又告诉我,写作业要快,不要磨蹭,否则在以后的生活中,也会拖拖拉拉,做事做不干净。写大题时,要把答案从左往右写,不要都挤在右边,和做事一样,要提前把事情赶出去,而不是拖到后边。这样的细节要求还有很多很多。

细节决定一切,我们在生活中,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,注意点点滴滴的细节,能做好小事,又怎会担心做不好大事呢?这就是我读《傅雷家书》的收获。

傅雷家书读后感12

翻开页页泛黄的书信,散发着淡淡的墨香,眼前仿佛是父亲殷切的期盼,母亲欣慰的笑容。正所谓“润物细无声”,傅雷家书是父亲对在波兰留学儿子的教诲,更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无声的爱。

一封封家书寄托了傅雷对儿子艺术上的告诫,精神上的勉励。《傅雷家书》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,从一纸纸泛黄的家书中,我看出傅雷与傅聪已超出父子,朋友的界限,成为艺术上、思想上的知音。

在散发缕缕墨香的家书中,不仅是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,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,读罢,我深受启发。

我从小就有一个学医的梦想。由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,我看到了医务工作者的家国情怀,医者仁心,这使我更加坚定这一梦想,梦想终归是停留在脑子里的幻想,如若不付诸行动,永远不会变成现实,学医的第一步是学好生物,但偏偏这门学科,我的成绩很不理想,我想努力,但每次都被借口打败。当读到“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,我是最不赞成的!……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,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”时,我憣然醒悟,一味地责备自己,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,唯有用行动才能证明你心之所向,我决定用行动证明一切,不让梦想成为空谈,不被借口打败,而是打败借口。

从这本书中,我读出了父子之情,读出艺术修养,更读出了人生哲理。这对于傅聪,对于我们来说,是一笔可贵的财富。

感谢在这个假期遇到“傅雷家书”,我还想再次走入那张张泛黄家书的背后,去探寻更多的人生哲理。

傅雷家书读后感13

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,我觉得很不容易。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,可谓篇篇精彩,字字珠玑,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。所以,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,以及我

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。首先,从形式方面看,《家书》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,无微不至,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。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,我觉得,之所以能够如此,很大程度因为书信这种表达、交流或写作方式。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,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、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。

他不仅谈艺术学习,还谈生活、恋爱,谈做人,谈修养,甚至于儿子写错字,父亲也会“郑重其事”地指出并耐心分析、纠正。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(如论文,译作),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,著名文艺评论家、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、做学问的细致、严谨、认真的态度和作风。如果说《傅雷家书》是一部‘最好的艺

术学徒修养读物”或者经典的“教子篇”,那么,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。但绝不仅限于此,还有,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、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,从而给人以启发。

当然,我不认为它仅仅是“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”或者“教子篇”,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(狭义)的读者,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。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,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。其中贯穿始终,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关于做人、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。

傅雷家书读后感14

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。自古以来,一封封雪片似的家书都饱含着亲人间的浓浓情感,在战场之间来回穿梭。而这本厚厚的《傅雷家书》,又包含着傅雷对儿子的哪些情感呢?

轻轻翻开崭新的封面,细细品读,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傅雷夫妇对两个儿子的爱和期望。不管是对他们艺术方面的谆谆教诲,还是生活上的千叮万嘱,从中我都品味出了浓浓的亲情。

傅聪出国多年,为了避免他忘记中国的文化传统,傅雷不间断地为他寄去一本本中国名著。

从《诗经》到《世说新语选》,从《楚辞》到《唐五代宋词》;他建议儿子每天写一些中文日记,并坚持要他用中文与自己写信,就是为了不让他忘记祖国的汉字;为了让儿子更好地理解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,他用文字耐心地引导儿子,一步一步……

每位父亲、母亲都有对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,然而并非所有子女都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与期盼。读《傅雷家书》,我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另一番教诲。

品读一封封家书,正如聆听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对话。他对爱子傅聪的教育却没有要求其博学多才,仅仅让其在音乐上深造。因为傅雷先生深刻懂得,要在一个到达一片领域的巅峰,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。

兼之学海无涯,凭借一颗赤子之心,才能不断开拓出新的天地。

金句摘抄

人一辈子都在高潮——低潮中浮沉,唯有庸碌的人,生活才如死水一般。

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。

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,只求竭其所能,无愧于心。

傅雷家书读后感15

即使傅聪这样的天纵之才,也是在傅雷夫妇的"唠叨""说教"中成长的。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责任,就是以这种方式传达的。——题记

每位父亲、母亲都有对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,然而并非所有子女都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与期盼。品读《傅雷家书》,正如聆听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对话。

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、文艺评论论家。一生译著宏富,尤以《高老头》《约翰。克利斯朵夫》《艺术哲学》等译作最为著名。

傅雷先生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,一位严厉、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。家书中傅雷的家教家风,显现的底色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。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:"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,不是空唠叨,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,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。第一,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、讨论音乐的对手;第二,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,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,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;第三,借通信训练你的——不但是文笔,而尤其是你的思想;第四,我想时时刻刻,随处给你敲个警钟,做面‘忠实的镜子’,不论在做人方面,在生活细节方面,在艺术修养方面,在演奏姿态方面。"贯穿全家书的情意,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,艺术的尊严,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,做一个"德艺俱备、人格卓越的艺术家".

家书是真情的流露,是傅雷先生性情中的文字,不经意的笔墨,不为发表而创作,读来感人至深。我们能不仅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,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与艺术修养。

《傅雷家书读后感通用1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